30分钟的课上什么,怎么上? 山东、泰安的30分钟赛课始于2010年,源于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赛制影响。 乍开始,都觉得不知该怎么上?因为大家多年来都习惯了40分钟的课堂。10分钟一去掉,慌了手脚。后来,大家适应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记得第一次上,教案反复压缩,试讲3遍总是铃响了还没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很简单:原来一盆的水硬往一个碗里倒,肯定都得洒喽。所以30分钟的课,教什么最重要。总是求完整,问一下自己,就是40分钟你就能上完整吗?对一篇精读课文来说,日常教学中需要2到3课时甚至4课时。那么一般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完整”也不过是完整地上了一课时而已。再往远处说,原来赛课时,不客气的讲,绝大多数课都是“秀”,都是异化了的一课时。在40分钟内,截取最有表现力的部分展示给观众、评委看。有头有尾,看着好看,实则与家常课大不一样。近几年来,泰安小语正本清源,正在朴实地回归,回归到教学规律上来。那就是以生为本,一课一得。先把盆中水过滤净化,达到一碗水的量是基础。有水了,怎么倒?30分钟的课怎么上?一是规定动作不能丢。字不认识不会写,课文读不顺溜,没有整体感知,不建立起本堂课的小体系,就硬生生地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必定会“碰壁”。二是自选动作要精简、过程要有层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必定什么都抓不住。如今天听了8节同课异构的《穷人》,就这篇小说而言,环境描写、心理活动、人物对话都是教学重点。执着于一点引导学生理解透、品味足、运用好就足矣。 打蛇打七寸,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