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_大学生空降平台

 泰师附校 > 王书茵名师工作室

《长城》教学设计(张仁亮)

花谢花飞 2017-02-22 14:44:26
17.《长城教学》设计
张仁亮




教学
要求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
3.朗读时要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重点
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
准备


文中两幅图的挂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重点词句的幻灯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 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1)隔:右下部是“”,不要写成“用”。 (2)砖:右半部是“专”,第三笔是“”。
(3)旋:在“盘旋”中读xuán。  (4)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5)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6)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三 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1.准确。
2.通顺。

  1.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理解“气魄雄伟”“奇迹”的意思以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等,由此展开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从远观长城、近看长城、遥想修筑者三个方面理解感悟。
2.可以从长城的长度和蜿蜒的姿态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谈收获,教师适当给予补充即可。如:长城的“长”,结合数字“一万三千多里”询问“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哪个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跨越了这么多省,那会有多长?这个环节的教学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
3.近看长城时,重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可以通过图画先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埋下伏笔。


1.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段落,进一步体会长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朗读时要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交流资料,升华认识。

一、检查字词 
1.出示重点词句,检查。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展示近景图和远景图,学生思考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找出课文中分别描写长城近景和远景的文字。
学生回答第一段是远景图,第二段是近景图。
三、精读细讲
(一)远景图赏析:
1、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表现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多媒体地图展示长城的起点和重点,让学生体会长城的长。
3、朗读指导
(二)近景图赏析:
1、近景图分别描写了长城的那些结构,学生带问题朗读。
2、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模拟小导游,以小导游的身份,指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雄伟气魄
3、结构指导: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三)联想
1、朗读指导
2、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以“长城,我想对你说“为题,学生谈感受。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赞美
1、品读课文,读出气势。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教师:长城仅仅因为它的雄伟气魄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中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四、总结板书
今天的学习,令我们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就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的: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1.应在了解了长城的特点之后,再来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品味语言,品读语句,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建筑长城的不易。
2.在教学时,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让学生在文中找批注,再回到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回到这两句话再读一读、谈一谈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气势,眼前浮出画面,心中悟出情感。
3.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长城。在充分阅读,充分理解长城特点的情况下再去体会“奇迹”“血汗和智慧”就水到渠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离学生也许太久远,学生对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体会很深,有些句子教师需范读。




回复
点我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