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_大学生空降平台

 泰师附校 > 红色印记

追溯学校源头 寻找红色记忆  ——端午节泰师附校寻访烈士子女校友纪实

张仁亮 2019-07-03 10:23:43
追溯学校源头 寻找红色记忆
——端午节泰师附校寻访烈士子女校友纪实

为献礼祖国70华诞和建校69周年,经过三个多月的策划、拍摄、制作,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的《我和我的祖国》MV于6月5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首发。同时按照市委崔书记六一走访硕元学校时的重要指示,为追溯学校源头,寻找红色记忆,进一步充实校友信息,尤其是寻找建校初的第一批烈士子女校友,学校发出了《关于征集校友信息和校史资料的启事》,与MV一同进行了宣发。随后,《泰安教育》和《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相继进行了转发,短短几天时间,MV及《征集启事》的点击阅读量突破了2万,许多校友纷纷在后台留言,在歌颂祖国的同时追忆母校童年时光并提供相关线索。
在数百条的校友留言中,一位06届校友的留言引起了学校高度重视。他在留言中说,他的爷爷和自己是附校校友,而爷爷当时所在的学校就是泰安县烈士子女学校。根据这条线索,学校与第一位烈士子女校友取得了联系。
6月9日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三天,这一天上午,学校副校长党照虎一行4人带着慰问品来到了王振栋校友的家里。在家门口,一副“光荣之家”的门牌,彰显了这个家庭曾经的荣光,也将预示着这次“追寻红色记忆”行动定是不虚此行。王振栋老人精神矍铄,热情招待来访教师。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老人已经78岁,但回想起小学生活,依然记忆犹新。在谈话中得知,老人原籍徂阳县(旧县名,1956年撤销,其所辖村镇分别划入泰安、宁阳、新泰、泗水等县),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1953年,政府在整个泰安专区进行烈士子女寻访行动,王振栋等152名烈士子女被安置在了当时的泰安专区烈士子女学校,而这所学校便是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的前身。
在与老人的谈话中,来访教师得知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校园故事。这所学校的起点配置很高。第一任校长名为徐竹,当时还兼任着整个泰安专区教育部门的文教科科长,从这一点足以看出政府对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部门齐全,设置了教务处、总务处和医务室等部门,配备了40多名教师和五六个保育人员,老师们多才多艺,保育人员尽职尽责,全时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出操、上课、作息完全按照部队的内务、队列和纪律等条例对学生进行约束,从而让学生形成令行禁止的作风和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这所学校对烈士子女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在当时物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烈士子女在校一个月的伙食标准是26元,早餐面食一般是馒头和油条。学校每周一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遇到节日回乡探亲的时候,学校会把学生送到当地民政局,然后再派人带回。当时政府对我们这群孩子太“溺爱”了,老人动情地说,后来上到泰安二中,当时的李孺民(音)校长每次在全校开大会都会叮嘱全校师生对烈小的孩子都要格外关心爱护。说到这里,老人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正是因为全社会的关注和关怀,这群烈士子女后来都成为了栋梁之才。说起他的同学或校友,老人很激动。刘守彬(音),因为体育出众,后来进入了北京体育学院并成为了副教授;张庭训(音),后来进入地区医院,成为了皮肤科主任;陈良吉,后来成为了拖拉机修理厂的党委书记。当谈到自己的时候,老人颇有感慨。他说,那时候不知道去选择条件好的工作地点和单位,一心想着响应政府号召,支援“小三县”,分配到了平阴县,后来调到山阳水库,并干到了退休。现在想想,因为自己是烈士子女,年轻时候可选的条件好点的工作岗位很多,但他不后悔,因为正是烈士子女学校的培养,才让他明白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辛勤工作,回报国家。身教言传,一脉相承,老人的子女孙辈也深受影响熏陶,与爷爷同是泰师附校校友的孙子王哲品学兼优,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研究生,外孙女田亦婷现留学读研于瑞典隆德大学。
临近访谈尾声,党校长向王振栋老人介绍了学校目前的发展状况。当听到“做顶天立地的泰山人”的办学理念的时候,老人十分振奋。他说,他的父辈为民族独立献出了生命,他为新中国建设献出了青春,这就是顶天立地的泰山人,希望附校的孩子们都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他用颤动的手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对母校的祝福。“祝我的母校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越飞越高!”这是一位见证着学校69年发展历程的老人对母校的深情祝福,它勉励着我们这一代附校人,时刻不忘初心,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家国情怀厚植于心。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探访更多的烈士子女校友,聆听动人故事,记录红色记忆,追溯学校根源,落实立德树人,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复
点我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