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
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
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
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
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
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
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
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
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
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
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
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
出口成章,
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
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
信口开河。" 共和国大将
罗瑞卿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
军事家,
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
南充县,
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进入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多种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
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
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长,
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
办公室主任,
中央军委秘书长。
罗瑞卿由于多年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军神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共和国元帅。原名
刘明昭,四川
开县人。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
1912年春,
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
川军第5师任见习
排长,随部参加了反
袁世凯的“第
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
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四川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
1916年3月,在率领部队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了重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没有用一点
麻醉药。手术开始,刘伯承手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吭一声,手术顺利地完成了。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地说:“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
刮骨疗伤的气概!”。 鲁迅先生与电影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
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
情有独钟,如《
夏伯阳》、《复仇
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
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
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
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
美国电影,他以"
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
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
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
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
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
喜剧片、侦探片、
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
卓别林的第一部
有声电影《
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
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
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
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
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
蓝衣社特务用
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
田汉、
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
阮玲玉的自杀和"
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
怒不可遏的
檄文《论
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
当头棒喝:"现在的
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